盡管中國各級政府屢次強調校車安全,但2012年底江西省貴溪市發(fā)生造成11人死亡的校車事故,還是令人感到震驚且扼腕。
屢次發(fā)生的校車事故中暴露出了什么問題?筆者在2012年2月曾參觀“2012首屆中國校車發(fā)展研討會暨國際校車展覽會”,對校車的設計和校車的管理都有一些思考。
參展的校車從外面看“富麗堂皇”;坐上去試乘感覺也不錯,但是仔細一看就“漏洞”百出。有一款校車座位間的空隙明顯太小,前后兩個座位之間的空隙也就只有50公分。雖然孩子身子瘦弱,但是如果加上書包的位置還是很難坐下。其次有的校車格局不太人性化。最前面的座位竟然沒有扶手,最后面一排的座位也沒有護欄或者扶手。萬一出現(xiàn)急剎車情況或者緊急制動,坐在這些座位上孩子的情況可想而知。
有一輛校車引起了筆者特別的注意,它在外形設計上和美國的校車十分相似,感覺非常大氣。相信大家都看過美國校車“一屁股”坐壞悍馬的圖片,那是因為美國校車的底盤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鋼棍,有強大的抗沖擊能力和穩(wěn)控能力。我很好奇,中國的這輛外形設計和美國相似的校車,其底盤是否也是如此?在工作人員不注意的情況下,我偷偷看了一下車子底下的構造和材料,確實和美國校車相似,但是用手敲一下,發(fā)現(xiàn)鋼材里面竟然是空心的。
不得不說,參展的很多校車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擺設;在校車的設計上,人性化體現(xiàn)得并不深入,至于有些設計的硬傷更是令人擔憂。
在校車“硬件”上差距明顯之外,相關教育單位的教職員工對突發(fā)事故處理的“軟件”上,也體現(xiàn)出一定的劣勢。
這次江西的校車事故,兼任園長的司機事發(fā)后自己爬出汽車逃到了岸上,卻置16個孩子的生命于不顧。此外和孩子們一起隨車掉入魚塘的老師們,沒有查看孩子安全情況,破窗幫助孩子逃生,而是自己亂了“方寸”,只是在車內等待別人來施救。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和救援意識,這或許也是死亡人數(shù)較多的重要原因。
一個可以作類比的例子是,在兩周前發(fā)生的震驚世界的美國康州校園槍擊案中,一名老師在聽到槍聲后并不是自己逃跑,而是把20名孩子藏在了衣櫥中,幫助他們逃過一劫;還有一名老師為了保護孩子不惜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槍手的子彈,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孩子的安全。這反映出了良好的應急意識和責任意識。
當然,校車事故體現(xiàn)出來的“硬傷”和“軟肋”并不寄希望在一朝一夕就能解決,也不可能以一紙文件和一個命令就能高枕無憂。但是有關方面如果能對孩子考慮地再多一些,這個社會就會更添一個亮點,少一絲冷色。